歷史人物曾紀華

曾主席
2025-08-28
来源:季羡林基金会

歷史人物叔公曾紀華


曾紀華(1913-1997年),福建省惠安縣螺城洪厝圍人,東南亞著名愛國僑領、實業家,宗聖曾子第七十一代後裔紀字輩。

1913年,曾紀華出生于惠安縣城一個書香世家,父親曾傳勳是晚清貢生。曾紀華自小聰明敏銳,才智過人,身材挺拔、氣宇軒昂,幼年時讀書有過目不忘的本領。由於父親早逝,曾紀華9歲起就由大哥曾紀棠栽培,讀完縣立小

學就只能隨兄長前往晉江謀生。在這樣的環境下,曾紀華仍然自學不輟,除精通詩詞文章外,寫得一手好字。

曾紀華與王素英在鄉結為伉儷,隨即背井離鄉隻身南渡緬甸謀生。他先從夥計做起,因勤勞好學,獲老闆賞識,逐漸升為經理。隨著經商經驗和人際脈絡的積累,曾紀華終於在緬甸創辦了興華國貨公司,專營大米生意,將大米從仰光出口至香港、印尼、菲律賓等地。生意做大後,曾紀華創立了鴻基偉業,事業版圖也不斷擴張。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曾紀華捐款資助抗日、又親自沿江北上重慶,向民國政府捐贈5船緬甸大米慰問抗日軍民。又在重慶興建青霉素藥廠,還接受委員長委任,擔任了中華民國戰時僑務委員。此舉令他在國、共兩黨間左右逢源,與蔣介石、辜振甫、周恩來、蔣經國、李登輝均私交甚篤。

1942年秋,他前往福建,與陪同視察的福建省財政廳長嚴家淦商議豁免石獅三區僑眷錢糧。嚴家淦在1975年成為繼蔣介石遷台後第二任中華民國總統。

1945年抗戰勝利後,曾紀華回國,赴西南各省視察、慰問抗日軍民。決定推辭國民政府要職,輾轉於上海、廈門、香港、臺灣、菲律賓、印尼、星馬、緬甸等地經商,愛國之心躍然,依然保持與中華民國特別關係。

1950年,曾紀華在仰光創建香煙製造廠,繼而發展興辦紙品廠、印刷廠、罐頭廠、餅乾廠、汽水廠。此時曾紀華事業如日中天,財源滾滾而來,其稅款僅次於當時的石油供應商。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由於緬甸政府突然排華、仿效大陸公私合營收繳華人資產,曾紀華只能攜帶約三百萬港幣資產輾轉香港,創立惠安公司、惠泰置業有限公司、海安船務有限公司、香港造紙廠有限公司、惠揚控股有限公司;投資於新加坡建成實業有限公司、新加坡建安實業有限公司、臺灣世華商業聯合銀行、臺灣國賓大飯店,再次成為香港七大家族之一的巨富。

秉持著惠人惠已、安國安家的信條,曾紀華十分熱心公益事業。在內地、香港、臺灣及東南亞諸地都慷慨捐資,享有盛名。對他來說,社會公益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1967年,曾紀華與胡文虎女兒胡仙、桂華山、長兄曾紀棠等人創建香港閩僑會館並擔任任首屆董事長,發起創辦香港閩僑第一、第二小學和中學等公益事業,並親任三校董事長。

中國大陸閉關鎖國30年後改革開放,自1983年起福建家鄉領導穿梭訪港,先有項南書記和胡平省長,再有賈慶林書記和習省長,以及所有福建省當時主政領導來港,曾紀華辦公室以及福臨門大酒樓必登門互訪之處。惺惺相惜,責任所在,大家都成為曾紀華坐上賓,他們也因政績斐然相續成為國家領導人。愛國慣性使然,曾紀華當年與黃保欣、莊重文、黃光漢等惠安著名鄉紳共同創立了香港惠安同鄉會,就是現在香港惠安同鄉總會前身,集合眾人力量為社會多做貢獻,曾紀華侄孫曾昭洵全程見證。

濃烈的愛國愛鄉情懷使曾紀華非常關心支援家鄉的發展,重視宗親情誼,因為他認為,有了宗親情,才會有鄉親情,有了鄉親情,才會有愛國情。他先後捐助東南亞等地的曾氏宗親,支持各地宗親會所和鄉會社團的建設、發展。倡議重修泉州曾氏大宗祠,親自出面高價購回歷史原因被馬來西亞林梧桐先生佔據的原龍山祠堂遺址,使龍山衍派泉州宗祠如今建成一道中華歷史風景線。在1983年家鄉改革初期為家鄉捐獻一批大貨車,成立惠僑支鄉車隊。

曾紀華於1983年創立福建省惠安縣曾紀華獎學金,用於獎勵惠安籍初、高中畢業生中品行良好、成績優秀者,以及鄉裡品學兼優的少年兒童。系泉州乃至福建開展教育基金會工作的縣級第一家。桃李無言下自成蹊,曾紀華獎學金目前已經成為惠安的“諾貝爾獎”影響非常深遠。

為惠安第一中學先後捐建曾紀華科學樓”“曾紀華教學研究樓,在螺城鎮創建紀華幼稚園等等。曾紀華獎學金。本著激勵家鄉學子刻苦勤勉、奮發自強、為國爭光,使惠邑成為海濱鄒魯之宗旨,1996年,他捐贈廈門大學500萬元。

為表彰曾紀華善舉,福建省政府在惠安一中主要建築立碑,為閩南當代之傑出人物。並于2004年授予曾紀華福建省捐贈公益事業突出貢獻獎金質獎章。

此外,曾紀華還歷任菲律賓、新加坡惠安公會和馬來西亞惠安社團聯合會名譽會長,香港惠安同鄉會永遠會長、世界龍山曾氏宗親總會會長。

曾紀華不但事業有成,且熱心公益事業,在祖國內地、香港、臺灣以及東南亞的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緬甸等地都慷慨捐獻,為社會盡心盡力,受到廣泛好評與讚揚。堪稱富甲一方,到去世前資產已逾百億港幣。

曾紀華有兩位太太,正室王素英生有三子兩女,分別為文仲、文虞、文行、文雯及文珊;二房太太馮婉琳生有兩個兒子,文豪和文能。

1997年,曾紀華先生在香港逝世,香港社團、教育、金融、地產、航運等各界、和家鄉惠安同時舉行了大型追思儀式。特首董建華親自出席葬禮祭拜,親手書寫挽聯。邵逸夫、李嘉誠、辜振甫、黃保欣、李國寶、利國偉名人扶靈,港臺社會名流也紛紛到場,為這位世界級的閩南僑商巨摯最後送別。

故人遠去,葬在大鵬灣華人永遠墓園,風景秀麗遠眺香港,保佑著一國兩制永不變形!

曾紀華侄孫香港曾昭詢編輯2025年夏

1.jpg2.jpg3.jpg

5.jpg

1

4.jpg1

6.jpg7.jpg

1

8.jpg9.jpg

1

3ec87447b47d089b8807494cb996e47.jpg2025年乙巳清明

10.jpg

1

11.jpg12.jpg

13.jpg14.jpg


15.jpg16.jpg

1

缅甸华侨曾纪华在1948年捐惠安中学2000大洋3.jpg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